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英语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贵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3-1 12:17:04

[试卷免费提供]
贵阳市2013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2013年2月

1.B      2.C      3.D      4.C      5.B      6.C
7.(1)不久,(庞安时)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1分)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1分)(别人与他)辩论驳诘都不能使他屈服,(1分)他的父亲大为惊奇,(1分)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1分)
 (2)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1分)(他)说:“医术如此(高明),(1分)不是人所能达到的。(1分)大概史书的记载是虚妄的(没有什么根据)吧!(2分)”
8.书斋里环堵皆书,垂帘密掩,温馨安谧,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掀开垂帘,冬日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5分。关键词“图书、密帘、鲜花、花香、冬日” 各1分)
9.第一层: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一种散淡。例如,从上下片内容可推知,由于前夜弈棋太晚,夜深天寒,残局未收,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早上起来后,也一任棋残。
  第二层: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图书满室,插花满壶,熏香满屋,晴日满窗,可见室雅。残棋未了,生上香炉,铺开研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又说“无酒无诗情绪”,可见趣雅。
 第三层: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精神境界之阔大。词作虽着笔于读书人的小天地,却用“欲梅欲雪天时”婉曲地回应了“无诗无酒情绪”,意在表明,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之时,从而将境界从小小书斋推向隆冬将春的大自然,使人觉得人与自然相通,意远神怡,这正是中国文人和中国艺术阔大的精神境界。
(6分。只答到第一层给3分;只答到第二层给4分;答到一和二层给5分;答到第三层给5分;答到一和三层或二和三层给6分。意近即可)
10.(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分,一句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整句不得分)
11.(1)C  D(D3分,C2分,E1分)
(2)①扶危济困,富有爱心②坚守原则,行事低调③聪明睿智,做事谨慎(6分,每条2分)
(3)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闻风。从发现白苇秋买古玩,到调查白苇秋买古玩,再到亲自送检举信,最后看到通讯后准备组织全馆讨论和学习,闻风都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小说通过闻风的所作所为,塑造了一个不学无术、捕风捉影、一心想往上爬的人物形象,因而小说的主人公应是闻风。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应是白苇秋。小说的主要篇幅在写白苇秋买古玩,卖古玩,从而表现其扶危济困的品质和“侠义”精神,不管是开头介绍白苇秋的情况,还是结尾学习白苇秋的事迹,都是为了塑造白苇秋的人物形象,写闻风只是为了衬托白苇秋,因而小说的主人公是白苇秋。
(6分。言之成理即可,视理由的充分程度酌情给分)
(4)第一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白苇秋是博物馆的馆长,是文物界著名的鉴赏专家,尤其对古玉独具慧眼,他正是发挥识古玉的专长而扶助了一位农民工。小说以“古玉”为题,高度概括了故事的内容。
第二层:自古以来玉就象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古人说“君子比德于玉”,意思是说传统文化中君子有着玉洁冰清的品格,小说以“古玉”为题是借“古玉”象征白馆长高尚的德操,表达赞美崇敬之情。
(8分。答到第一层给4分;答到第二层给6分;两层均答到给8分。如有其他的理解,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1)B  E(B3分,E2分,A1分)
(2)①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
②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著。
③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
(6分。每条2分)
(3)①1947年,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朱先生很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3分)
②随着名声增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1947年五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3分)
(4)参考示例——
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文中的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皆出众,而让作者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先生一生正派,明是非,重气节,待人厚,律己严的“行”,也即是“德”,正是其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其学养文采感佩至深。朱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知识分子理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8分。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能辩证思考,并结合文中实例进行适度延伸拓展,酌情给分)
13.A  14.C     15.C
16.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可见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总说2分,分说2分,连贯2分。共6分)
17.示例:牵挂天下寒士的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易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5分。一句1分,句式前后相近,展现人物精神人格的诗句化用恰当、自然,语意连贯即可)
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别人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患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灵枢》《太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曾说:“世上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他的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那么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察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有些药物是后来增加的,古人以前不知道,今人又不能辨别,经过尝试,有些药确有功效,(他认为)不应该遗漏,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让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虎口,胎儿感觉疼痛后就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就是这样的高妙。
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他)说:“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